七、青少年的学习问题(三)
(一)、厌学:厌学、学习兴趣不高是导致以上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果青少年对学习有兴趣,不讨厌学习那么就可以避免以上大部分问题的产生——可是要想让青少年不厌学、对学习有兴趣真的很难,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学习本就是一件无比枯燥与乏味的事。不只是青少年,即使是成年人如果站在他们的位置,也很难正确面对那无休止的学习。因此父母对儿女的要求也不要过高,毕竟学习(成绩)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他日后还要生活、还要组建家庭、还要面对社会、还要教养儿女、还要做人!
既然很难找到方法让青少年直接对学生产生兴趣,那么我们就只有用间接的方法进行引导,潜移默化的让青少年对学习产生‘连带’式的兴趣,虽然这种方法同样很难办到,可也总比没有办法得好。如此对青少年的学习问题应该有些帮助,退一步说即使没有帮助,至少也不会造成更坏的影响。
方法有三种:
1、老师:又一次说到了老师!——我认为老师在青少年学习问题中能起到的作用甚至比父母还要大,只不过很少有老师注意过这一点!——老师在校园内所扮演的不只是老师的角色,同时也扮演了‘父母’的角色,而且老师可以给学生的也不只是知识,还有关爱与管教,只有这种全方位的‘教育’对一个学生才最有利。
可是现如今大部分老师都无法做到这种全方位的教育,一部分原因是没有这种概念;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出在青少年或父母身上,不可否认今天的学生都很娇气,身为‘外人’的老师一但‘过分’的教育他们,首先就会引起父母的强烈不满——其实老师管教学生本就是正常的事,只要不过分父母就没必要太在意。我们不去考虑老师管教学生的初衷是什么,单说管教本身对学生也是有好处的。另外老师在管教学生时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度处罚学生、尤其打骂,要知道严厉并不代表打骂,同样打骂也不代表一定能让学生改正。
老师在厌学这一问题上能起到的作用很大——记得在我上学时也是一个十足的厌学狂,自早上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想着要如何才能不去上学;每当走在那条熟悉而又讨厌的小路上我的心中总是十分苦闷。什么时候放学、什么时候放假?这是我每天都会想的问题——不过也不是所有事都让我感到苦闷,有一件事、只有一件事是唯一能让我感到高兴与轻松的,就是当班主任老师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每当新的学期开始,当‘新’班主任老师走上讲台的那一刻,不只是我、我们班中所有的学生都很高兴。记得我们还曾欢呼过,十岁左右的小孩子欢呼,那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情感——是她,原班主任老师、李杰!
直到今天想来也有些让人难以相信,能让十岁左右的小孩子欢呼的老师我只在电视中见过,可这件事却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班里过。李老师确实是我见过和听过最好的老师,她没有靓丽的外表、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没有多高的学历但却知道如何教育学生。
李老师对我们很好,同学们都很喜欢上李老师的课,因为不那么拘谨。另外李老师也很关心我们,记得冬天时每当李老师见我们冷了,就会让我们轮班到火炉边烤火,虽然其他老师也会如此,但那种老师与老师之间给学生带来的感受、氛围是不同的,李老师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她的心,那种真正的关心!
就这样李老师一直教了我们六年,在离开校园的那一刻我哭了,我很想让李老师去中学教我们,可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其实我们对老师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身为老师的您,可以多展现一点笑容,闲暇时多到教室中坐一坐,多几分理解与关心,少几分批评与责备,这就足够了!
很多老师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把学生分等,这是作为老师最不应该有的心里。再笨、再不良的学生都有可取的一面,把人定性首先就说明您不适合做老师;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也证明您不懂得如何做老师——好了,话也不能说得太过,要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是否要做一名好老师就由身为老师的您自己去决定吧!
2、思想、意识:学生为什么会厌学?因为他们觉得学习过于枯燥、乏味。那么他们又为什么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因为他们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不了解学习的真意与重要性。
思想、意识是一个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如果他们对学习的认识不清、不足,自然也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要想从学生的思想、意识入手,您就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让他了解到学习的重要;不是语言上的说明,而是实际‘事物’上的左右。
第二、人性有一个共同的缺点;越是容易得到就越不知珍惜,对于学习也是如此。
第三、要想把一件东西改变,您可以自己动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您就必须想办法让他同意、配合。
第四、学习知识与喝水的道理是相同的,如果他不想喝您硬灌当然会得到反抗,但如果让他知道自己很渴,那么他就会主动去喝。
第五、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为什么没有发育健全?不只是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小,因为年龄更小,却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并主动去学习的青少年、儿童也很多。因此父母首先要想办法强化他们的心志,只有心志增强了,他们才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
3、适度:在这一问题上父母也要学会理智的去看待,毕竟这是多半青少年都有的问题,如果您过度关注反而会给儿女带去更大的压力,让他更加厌学。
或许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受知识(学习)的洗礼,因为校园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一种刑罚,如此父母也要理智的去考虑是否真的还要让他继续学习。其实只要一个人怀有上进心,即使没有‘知识’的帮助,他也一样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学习成绩差:这一问题在青少年之中同样很普遍,而且这个问题恐怕也是父母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有多少父母问过儿女将来想干什么,有什么样的目标?一个人活着不能没有目标,更不能没有实现目标的勇气、信念,因为这是创造美好未来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的目标会根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青少年时期所定下的目标多半都是空想、不切实际。不过由于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慢慢认识到目标并不是想的,而是要做的,只有去做才有实现的可能。
让儿女定下目标并不是要让他们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因为对于如今的青少年来说根本不会为了一个虚无的目标而折磨自己,他们也没有这种‘心机’与毅力。只所以让他定下目标是为了让他有一天可以明白学习的重要、可以明白目标与学习的关系。这是一种潜意识的引导、植入,所以您不用在意它暂时的作用。
2、不良习惯:不知您是否注意到了,学习不好的青少年往往不良习惯就越多,而且不良习惯越多思想观就越有问题。因此父母可以从改正他的不良习惯入手,之后再考虑他的学习问题。我想只要父母可以改正儿女的不良习惯,那么他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至于为什么,我想这需要要您自己去‘猜想’。
3、共通性:其实无论是不良习惯,还是学习问题之间都是共通的,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偏科、厌学等都是导致学习成绩差的根本原因——一个小问题可以带动出一个中问题,一个中问题则可以引发一个大问题,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先解决那个小问题,然后再慢慢的去解决中问题,这样是否就会容易很多。
有句俗话说柿子要挑软的捏。对于问题为什么就不能挑‘软’的先解决,或许解决了‘软’的,硬的也就变‘软’了,如此不就都能解决了吗!
4、缺少一颗学习的心:古人为了学习可以头悬梁、锥刺骨;可以为了多看几本书而给人为奴。可我们呢,恐怕身在书海里也不愿低头多看一眼。这就是学习的心。
要如何才能让青少年拥有一颗学习的心?——我想这个问题所有父母应该都想知道!
其实这个答案并不难找,甚至可以说这个答案就在您心中,只不过对于现代人来说有这个答案与没有这个答案并无分别,因为即使您知道了答案也根本不会去做,或者说也做不到!——学习是为了什么?
(三)、逃学:
与其它的问题相比这一问题并不多见,而且多发生在男孩身上,尤其是不良习惯较多的男孩。虽然这个问题并不常见,可一但发生却也是对青少年影响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父母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了解他逃学的原因:多数逃学的青少年都是因为不愿学习或被其它玩乐所迷——首先父母必须要理智的面对这一问题,不要急、也不要气。
了解了原因之后,先不要急着解决,而是先想一想您本身在这个问题上有没有责任,找到您的责任(您一定有责任)之后先解决。把您自己的问题解决之后,如果他又逃学,那么您就可以把他叫到您面前——给他倒杯水。然后开诚布公的对他说:爸爸(妈妈)早在几天前就知道了你在逃学,不过我并没有说,而是先在自己身上找了找原因,现在……爸爸(妈妈)也不批评你,因为你已经不小了,知道了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之后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看他的表现再作下一部打算。如果他依然不改逃学的毛病,那么您就有三个选择:
第一、让他退学,去学习一些技能——年龄合适的话。
第二、解决让他逃学的原因,只所以没有让您一开始就解决原因,是因为如果原因可以解决,那么您与他的交谈一定更能解决这一问题。而此时想到了解决原因,也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希望能出现奇迹吧!
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您:一定要理智,无论原因是什么。
第三、问问他为什么要逃学,说明如果他的理由有道理,那么您将允许他逃学,反之就不要再逃学了——这三个选择都不会有大的作用,所以您还是要在交谈中下功夫。
2、把这一问题止于萌芽之前:在平时的生活中您就应该注重这一点,如果您的儿女有特别厌学,对某种事物(玩乐)十分迷恋、不良习惯较多等现象,那么您就应该多加注意,并想办法帮他改正,以免问题恶化。
3、与老师保持联系:可以向老师说明,如果您的儿女有迟到、早退等现象,就一定要首先通知您,以免时间久了成为习惯。
青少年的学习问题就说到这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