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小说 > 女生耽美 > 大国利剑 > 第二十一章 蒙罗维亚自由港

第二十一章 蒙罗维亚自由港(1 / 1)

外边的雨停了,队员们互相招呼着走出房间,繁忙的工作又要开始了。陈家建整理下心情,对着镜中的自己咧嘴笑笑,站起来打开了集装箱板房的大门。

队员孔亮,作为小队长时时处处想在前、干在前。尼泊尔防暴队留给中国防暴队的集装箱淋浴房、厕所经常堵塞,影响了大家的日常生活。为了疏通管道,晚上其他队员休息后,他带着几名骨干队员连夜打着手电筒,拿起铁锹,抡起锄头,加班加点地挖坑渠、装水管,干到三更半夜把下水管道重新安装了一遍,而自己满身都是泥沙粪土,顾不上洗漱,便倒头大睡。

队员邢亨是防暴队身材最高大的队员,也是搬运的主力军,籍贯上海的他全身心地投入搬迁工作中,白天搬运物资,一人干两人的活,晚上通宵站哨,有时候连续工作的时长达到20多小时。当整个搬迁工作完成后,他的小队长李真宇才发现邢亨的脚上几乎没有一处好的地方,全部是褪下来的一层层老茧。

这样的队员太多太多了,在这场搬迁营建“百日攻坚战”中,没有一名队员退缩,没有一名队员病休,没有一名队员叫苦喊累,人人都是战斗员,人人都是党员先锋。据统计,整个搬迁营建期间,面对超常规工作,26人脚部浮肿,68人晒黑脱皮,磨破鞋子62双、作训服109件、防护手套238双,人均减重3.65千克。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铁一般的维和汉子,在原本贫瘠的自由港边上,一百天的时间里伫立起一座崭新的营房。防暴队终于在蒙罗维亚这个陌生的城市有了一个温馨的新家园。

家园建成后,饮水成为了最大的问题,因为在海边,海水不能饮用,只能每天到外面的加水点取水。这一段曲折的路,被队员们笑称为“古有西天取经,今有西非取水”。

《西游记》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凭借毅力从西天取回了真经。如今,在西非利比里亚任务区,因为用水困难,每天,中国的队员也得像唐僧师徒一样,历经种种磨难,才能从遥远的地方打水回来。

第一个困难就是水源的问题。出征任务区前,维和培训中心的老师告诉队员们,新营地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自由港,营地西侧紧靠大西洋。这让队员们产生了两个错觉,第一,在首都,吃水应该不会困难;第二,即使有困难,还靠着海呢。但是,真正等队员们来到任务区后,才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美好。

新营区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自由港码头,原来是尼泊尔防暴队的营区。由于任务变动,他们马上结束任务回国了,老营区交给我们,成为中国防暴队的新营区。营区靠近海边,经过专家测量,地底下都是咸水,不能用,所以就地打水井的计划就此搁浅。既然不能打水井,那么尼泊尔防暴队究竟是怎么解决用水的困难的呢?经过详细了解,原来他们是依靠运水车每天到联利团星基地运水解决的。尼泊尔虽然其他装备比较差,但是车辆多,单是运水车就有好几辆,所以确保了他们每天只需要拉上一次水就能保证日常的用水了。

在确定不能打井后,防暴队徐晓伟政委当机立断,采取了备选方案,就是一边用运水车继续到星基地运水,一边就近寻找水源。利比里亚虽然被誉为非洲雨都,降雨量非常充沛,但是由于长期战乱,重建后的国家资源匮乏,即使天降大雨,也没有办法进行储存。政宣队员李金良在进行外景拍摄时到街上进行过采风,看到有很多当地人在卖一种小饮料,就是一个很小的透明塑料袋,里面装着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饮料。李金良过去询问,原来卖的就是水,要5利刀(利刀是队员们对利比里亚自己发行的货币的简称,1美元换95利刀)一袋。气候炎热的夏季,街上往来的行人口渴了,经常会到路边小摊上来那么一小袋。由此可见,水资源都可以成为商品,这地方是多么缺水。很多家庭甚至还不能拥有一个水桶来接天上的雨水。在队员们进行建设新营区的时候,有一部分工人是当地的黑人,有一次队员们与他们聊天,他们告诉队员,他们对中国防暴队非常的羡慕,一个羡慕队员们能吃饱,二个羡慕队员们能洗澡。对于他们来说,几天不洗澡是常态,一个星期、一个月不洗澡也属于正常范围。偶尔能有水洗澡,也是简单擦擦身子。想要痛快地洗个澡,非得等到大雨降临的时候,找个房子有水流冲下来,才可以尽情地洗个舒服的澡。所以,尽管徐晓伟与其他外联队员多方努力,营区周边还是找不到可利用的水源。最后,得益于中国与利比里亚长期以来的友好关系,加上防暴队领导的不懈努力,才在利国警察学院找到了一处水源。警察学院加水点找到后,防暴队领导一鼓作气,充分动用了各种资源,又在卡拉那(地名)找到了一处加水点,才大大缓解了用水压力。

本以为找到备用水源后会大大松一口气,没想到第二个困难又出现了。利比里亚经过联利团多年的努力维持和平后,国内政局慢慢稳定下来。根据联合国的决议,联利团将逐步撤出利比里亚。也就是说,原本驻扎在利比里亚的联合国工作人员将大幅减少,最后全部撤走。中国防暴队过来的时候,蒙罗维亚的防暴警察就从三支减少到仅剩一支。人员的大幅减少导致不少设备、资源逐步减少,联利团星基地的保障供应能力也相应减弱。比如原本尼泊尔防暴队每天能从星基地拉水60吨,到中国防暴队进驻后,每天只能供应20吨了,在半年又进行一次裁撤后,现在只能每星期供应10吨水。剩余的用水怎么办?只能另外寻找水源。幸亏防暴队党总支有先见之明,在警察学院找到了备用水源,才不会导致队员们无水可用。

但是,第三个困难又来了。星基地在营区的北面,警察学院在营区的东面,卡拉那加水点在营区南面,中国防暴队的水车只有2辆,每天需要多次往返。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徐晓伟和其他队领导真是操碎了心,磨破了嘴皮,一趟一趟往联利团总部跑,一个一个部门去申请、游说,做公关工作。记得在那段时间里,每天的交班会都有一个必议的议题,就是找水、节水。在困难的日子里,所有队员都养成了不浪费一滴水的习惯,甚至学会了废水利用。比如说早上洗漱后,脸盘的水不能直接倒掉,要拿来洗衣服,洗完后当冲洗厕所的用水。又比如减少洗澡、洗脸的次数,虽然每天在太阳底下工作,衣服湿又干、干又湿,但为了保证生活用水,大家主动把洗澡从一天改为两天、三天。再比如难得遇到下雨,大家纷纷用脸盘、水桶去接水,过滤后可以用来洗澡、洗衣服、洗脸刷牙等等。徐政委的不懈努力没有白费,在经过一个多月(联利团的工作效率,只能用“呵呵”两字形容)的协调后,联利团终于答应为中国防暴队增配一个40吨的储水袋。

然而你认为有了储水袋就OK了?NO!首先得有水!于是中国防暴队的驾驶员马不停蹄地在星基地和警察学院之间来回奔波,也就开启了不停地遇到困难、解决困难、遇到困难……的无穷循环模式。

星基地在中国防暴队营区的北面,警察学院在营区的东面,两地从地图上看不远,实际上却非常耗时。耗时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当然是路况不好,关于利比里亚的路况,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这种词语已经完全不能够来形容,用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如果下雨,车辆随时有“没顶之灾”,一个大坑的积水就可以没过车顶。所以车辆不能开快,必须得小心翼翼地“S”型行走。加上运水车本身就比较笨重,开得也不快。队员们曾经做过一次测试,在晴天车辆不多、路况较好的情况下,来回一次拉水需要耗时4小时。这什么概念?要是从杭州坐高铁去北京,也差不多到了……第二个耗时的原因就是堵车。你没有听错,是堵车。这是大家都没有想到过的。来之前,队员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利比里亚国家经济不行,应该汽车这种“奢饰品”应该不多。但是,事实证明队员们错了。蒙罗维亚车辆超多,大小汽车、三轮车、摩托车在大街上络绎不绝,特别是上下班的时候,街上的拥堵程度不比国内的二线城市少。正像某位作家说的一样,再贫穷的国家也有富裕的人。所以像运水车这种大型车辆经常会被结结实实地堵在路上。有一次队员们早上8点出去拉水,一直被堵到晚上9点多才回来。路途上的耗时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还带来了不少不安全因素,毕竟队员长期在外,遇到突发性的几率会大大增加。为了解决这个困难,防暴队党总支又想出了种种解决的方法,比如利用错时拉水法,尽量避开上下班高峰期;比如把从格林维尔转移过来的储水桶安装在厕所后面,用水管把屋顶上的雨水收集起来当冲厕所的水用……为了这口来之不易的水,防暴队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

但是,百密也会有一疏。正当队员们以为所有的困难都解决掉的时候,没想到还是出了岔子。有一次,中国防暴队的运水车从星基地运水回来,好不容易把储水袋装满,打开后一尝,脸都皱起来了。原来运回来的水是咸的!到底怎么回事呢?一查,原来星基地提供的淡水是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要通过好几道程序才能将海水变成淡水,正好那天机器出现故障,而中国防暴队又是联利团所有单位中第一个去拉水的,联利团的哥们是个马大哈,没有检查就直接将水管塞进车里,给中国防暴队加得满满的,所以谁都不知道其实拉的是海水。看来西非取水这个活,不仅要与天斗、与地斗,还得与人斗,一点不比西天取经轻松!

徐晓伟是这场艰苦卓绝攻坚战的指挥者和见证者。每天看到队员们在咬紧牙关地坚持工作,他感到非常痛心。就在刚开始营建不久,他在晚上查岗查哨时,碰见了值夜班的队员殷豪飞。

“怎么样,累不累?”徐晓伟关切地问。

殷豪飞本想说不累,但是红肿着的黑眼圈无法掩饰,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累!但是请政委放心,我保证全神贯注地站好哨位,保证大家的安全!”

徐晓伟满意地点点头。

第二天,徐晓伟找黄侃、徐彪、詹兴虎和明俊碰头。

徐晓伟说:“这几天相信大家也看到了,队员们很辛苦。这样的艰巨任务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我们前期提出了百日攻坚战的口号,现在看来可能远远不够。队员们这么辛苦,我在想,从防暴队临时党总支的层面是不是出台一些爱兵惠警措施,尽量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给队员们带来一些温暖呢?”

众人皆一致赞成,并纷纷发表意见。

黄侃说:“我分管指挥中心,我首先代表指挥中心16名同志表个态,虽然职责任务不同,但我们一定会全力做好搬迁营建保障工作。指挥中心的女同志较多,我提议厨房帮厨、小值日这些不是很需要花费力气的活就给我们包干了,给大家留出更多的休息时间。”

詹兴虎说道:“咱们后勤分队的男队员全部投入搬运工作中了,还有3名女同志可以承担起站岗执勤、缝补衣服、统一晾晒收取衣服的任务。同时,我建议这几名医疗组的女同志主动把医疗服务送到一线,为队员做好身体健康的保障服务。另外,虽然咱们现在物资紧缺,但是可以从炊事组上面动动脑筋,尽量多做一些可口的饭菜,以补充队员们消耗的体能。”

明俊也说道:“从防暴队临时党总支的层面看,除了物质上我们尽量向他们倾斜之外,我觉得精神上的鼓励也可以同时进行。比如说硬性规定,每天劳动结束后进行亲情式热水泡脚,消除疲劳。以前蒋建卫总队长在看望新兵团的时候,经常主动替战士按摩泡脚。他提出的这个理念,确实管用。又比如,每月组织一次集体生日会,让大家稍微放松一下。队员家里发生重大变故的,队领导利用视频慰问家属。我们政宣组的同志会主动地多拍摄队员的图片视频,加强内外宣传,向组织和国内亲属反映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了解我们的真实生活,形成同力维和的力量。”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相继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会后,大家决定,各自按照分工抓紧落实新提出的方案。

蒙罗维亚自由港是利比里亚最大的港口,也是整个西非最大的港口。中国防暴队的新营地(上面所提及的尼泊尔防暴队营地,后移交中国防暴队驻扎,以下将改为中国防暴队新营地)就驻扎在自由港的边上,与港区的物流仓储和货车停放区紧紧毗连。

蒙罗维亚自由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兴建的,港区水域面积约300公顷,水深约12米,入港口宽245米。蒙罗维亚的海运业在世界上占有特殊地位。当时,德国法西斯控制着欧洲及其海上航道,原来走“美洲—西欧”线的船只都改为“美洲—西非”线,蒙罗维亚成了这条航线上的枢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利比里亚是中立国,1944年世界大战最紧张的时候,在利比里亚旧港以北布什罗得岛兴建新港,1954年投入使用,成为当时西非最现代化的港口。

1956年命名新港为“蒙罗维亚自由港”,故而各国船只为避免交战双方互相袭击,均来此转口寻求保护,并挂起利比里亚国旗,从此创造了“方便旗帜”之先声,蒙罗维亚也就成了独特的“旗帜方便港口”。蒙罗维亚自由港允许外国轮船自由出入,商品可在港内自由转口第三国,允许储藏、加工、再包装,只收1.5%的领事费,而不收关税,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商船进港,增加了港口的劳务收入。因此,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商船居世界“首位”。在蒙罗维亚登记的各国商船多达2600多艘,7000多万吨,使蒙罗维亚成为世界有名的“最大商港”。蒙罗维亚有20多条国际海运定期航线,通往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塞拉利昂、几内亚等国。

最新小说: 从忍界开始机械飞升 我,毁灭日超人,加入聊天群 反派大师兄,师妹们全是病娇 美女剑豪带着烤肉来了 精灵之我真不是火箭队卧底 NBA:开局获得巅峰科比体验卡 数码宝贝入侵美漫 斗罗之长虹惊世 斗罗大陆之绝世修罗 直播问答:我曝光了海贼王内幕